周公是周帝国的一个最伟大的创始者,东方的征服可说全是周公的大功。
《论语》又记孔子说: 麻冕,礼也。《广雅·释治》:耎,弱也。
恭与慎都是柔道的美德,——孟僖子称正考父的鼎铭为共(恭),——可是过当的恭慎就不是成人的气象了。孔子弟子中尚有人不认此制合礼,可见此非当时通行之俗。这个五百年应运而兴的中国弥赛亚的使命是要做中国的文士阶级的领导者,而不能直接做那多数民众的宗教领袖。佛肸以中牟畔(佛肸是晋国赵简子的中牟邑宰,据中牟以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孔子自己是能了解 礼之本的,他曾说: 礼,与其奢也,宁俭。
后来孔子渐渐超过了这个正统遗风,建立了那刚毅弘大的新儒行,就自成一种新气象。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东迁的时候,晋、郑、鲁最强。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诃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衡门》)第四,纵欲自恣派。就是那些不曾消灭的阶级,也渐渐的可以互相交通了。一方面是北方戎狄的扰乱(宣王时,常与 狁开战。
从前第八世纪到前第七世纪,这两百年的思潮,除了一部《诗经》,别无可考。古代封建制度的种种社会阶级都渐渐的消灭了。
犬戎杀幽王,在西历前711年。《国风》上所写贫苦人家的情形,不止一处(参观上文第一条)。这时的政治,也就可想而知了。(《苕之华》) 第三,乐天安命派。
(《魏风·葛屦》)这两篇竟像英国虎德(Thomas Hood)的《缝衣歌》的节本。后来鲁郑衰了,便到了五霸时代。再看《论语》上说的公叔文子和他的家臣大夫 同升诸公。(《魏风·陟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小雅·大东》) 可以想见当时下等社会的人,也往往有些暴发户,往往会爬到社会的上层去。葛屦本是夏天穿的,如今这些穷工人到了下霜下雪的时候,也还穿着葛屦。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上章所讲三个世纪的时势: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痛苦。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中国古代哲学大家,独有孔子一人的生年死年,是我们所晓得的。有些人到了没法想的时候,只好自推自解,以为天命如此,无可如何,只好知足安命罢。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株林》大概作于陈灵公末年)。(《北山》)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萚兮》,倡字一顿。(《硕鼠》) 又如: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大夫有时比诸侯还有权势了(如鲁之三家,晋之六卿(《硕鼠》) 又如: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萚兮》,倡字一顿。那时社会渐渐成了一个贫富很不平均的社会。
(《邶风·式微》)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苕之华》) 第三,乐天安命派。中原的一方面,这三百年之中,那一年没有战争侵伐的事。你看那《伐檀》的诗人,对于那时的君子,何等冷嘲热骂。
这时代的思想,大概可分几派: 第一,忧时派。更动人的,是下面的一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犬戎杀幽王,在西历前711年。后来周室竟东迁以避戎祸。
请看这些思潮,没有一派不是消极的。(《王风·中谷有蓷》)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北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如: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国风》上所写贫苦人家的情形,不止一处(参观上文第一条)。
例:出自北门,忧心殷殷。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兔爰》)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周初许多诸侯,早已渐渐的被十几个强国吞并去了。(《小雅·大东》)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